据徐州装修公司了解,此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11个学院、500余名学生组成的120支队伍。经过初赛,共有11个作品进入了决赛。这11栋创意独特的房子,都是参赛学生用软件设计和公式推算,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亲手建造。
据徐州装修公司了解,此次比赛由该校大学生社团建筑与设计学院未来建筑师协会发起组织,得到了校团委和设计学院等11个学院的大力支持。考虑到跨专业的合作,该校建筑与设计学院还派出专业团队指导参赛同学进行软件设计和公式推算,未来建筑师协会社团主席张婷婷说:“这个比赛是创意和专业的结合,对于有创意但是专业设计构造知识弱一些的,我们会帮助他们进行模型数据的设计。”张婷婷说,“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比赛,激发起大家对设计、对建筑的创意和兴趣,增加同学们对空间感、尺度感的了解,增强动手能力,也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在一起了解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促进大家相互学习。”
创意和建筑结合
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共同组队参加比赛,通过寻找创意、设计模型、现场建造等环节,不仅对设计、建筑等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赛队“Return of the
king”由资源、电气、土木、计算机、设计等5个学院的8名同学组成。据徐州装修网了解,他们设计的作品《百窗一房》,以三角形为基本框架,通过卡槽连接构架,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拍照,队员刘震是地质2016级学生,他说,“虽然我不是建筑专业,但我们都有一个建筑梦,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美观实用的人类住所,使人们于空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谈起作品《二分之一》的创作理念,团队成员、建筑学2016-3班的冯晓宁说,“通过对炭60的理解,以及探索正三角形的结构美,我们将每个三角形通过拼接相连,形成五边形与六边形交替出现的形状,有一种形式美。同时每个单体之间都像一朵花一样的形状。整个模型就像一朵紫阳花球。据徐州装修公司了解,该设计通过控制模型单体之间的缝隙,使光透过模型在内部形成有韵律感斑驳陆离的光影。”但是制作过程可并不顺利,她说,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材料优势,对于结构把握欠缺,实际制作时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但经过同伴的讨论研究,以及指导老师的帮助,她们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最终找到一个最适合的搭建形式——半球型壳体。她说,通过这个模型她们想要表达一种化曲为直的理念,“把曲面转换成以三角形形成的多边形的单体结构,兼顾结构美与造型美。”
参赛队“普利兹克候选者们”成员们的作品是《光怪陆离》,作品利用空心的几何单体,使光影透过虚虚实实的瓦楞纸板,在半拢起的空间内洒下光的碎片,错落的层次体现出变化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他们说:“作品不仅要有创意,而且要研究结构合理性、还要进行试验,再‘一砖一瓦’地搭建出来,进行修正等等,最后成型之后非常激动。”
文化与能力并重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学校,此次建造节的户外现场制作和展示,成为校园里独特的风景,路过展示作品的同学们都会驻足观看或用手机拍照上传互联网。
机电学院赵志鹏说,“我每天上课都会从那些作品前经过,感觉很神奇。”
安全学院姚斌同学说,“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它让同学们有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会让枯燥无味的公教区更有魅力,更加吸引人。”信控学院的叶凡同学说,“虽然我一个外行看不懂,但应该也像我们专业的机器人之类比赛差不多,将知识与乐趣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提升对专业兴趣还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这是很好的活动。”
据徐州装修公司了解,赛事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丁昶教授和其他9位教师共同担任了比赛指导教师,在建造现场进行支撑机构、作品固定等指导。她说,“这样的比赛,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和进行建造活动来获得建筑体验,同时将对美学的感知达到理性的标准,即对材料、工艺、连接和形式等有关科学和技术层面的体验和理解。”
徐州装修公司了解到,此类比赛今后将作为学院的学生品牌活动继续举办。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罗萍嘉教授说:“‘驿站街’设计建造竞赛是第一届,我们会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营造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全校所有热爱建筑构造和空间的学生提供平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新型复合型创新创意人才提供一些实践性锻炼。”
摘自:中国江苏网